close

  由深圳華強等多家企業共同發起、在前海註冊設立的“深圳電子商品交易中心”日前正式啟動運營,意味著前海已建成的要素交易平臺增至15家。
  所謂交易平臺,即以權益、商品等為標的物,為市場參與者提供平等、透明交易機會進行有序交易的平臺,能加速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人才流、商流的聚集,爭得產品定價權和國際話語權,是前海金融創新亮點之一。
  隨著要素平臺審批權下放,各地都呈現出爭相搭建要素平臺的狀態。為避免出現良莠不齊的問題,前海方面表示,將提高要素平臺的準入門檻,包括提高主要股東量化指標,重點吸引大型央企、知名民企、金融機構及行業排名靠前的領軍型企業投資佈局,增加出資人在區域結構要求等。
  策劃/統籌:張瑋
  撰文:南方日報記者 譚冰梅 張瑋
  前海股權交易中心已成國內最大場外交易市場
  “在過去30年,我國建立了比較開放的製造業體系,但還沒有生產性服務業體系,特別在交易環節,被亞洲的新加坡、日本,歐洲的倫敦,美國的紐約等壟斷,中國大量勞動只換來低價值,迫切需要爭奪商品定價權和國際話語權,建立有影響力的要素平臺則可改變現狀。”綜合開發研究院副院長曲建說,一旦要素平臺形成較大規模,大量資金就會涌入前海,帶動地區金融業發展。
  《前海金融要素平臺藍圖》課題組也認為,金融要素市場所特有的融資功能、價格發現功能和資源配置功能,是任何一個金融中心都不可或缺的關鍵環節。“前海金融要素平臺的建設是為了給金融要素的自由流動奠定基礎。前海要能夠以結構新型合理、國際化程度高、輻射能力強的現代金融服務體系,為亞太地區乃至全球金融要素的集聚發展,特別是創新型金融的發展提供一個廣闊的發展空間。”課題組強調。
  為讓前海探路,2012年國務院批覆前海22條開發開放特殊政策時,即明確支持前海試點設立各類有利於增強市場功能的創新型金融機構,探索推動新型要素交易平臺建設。同年年底,深圳完成交易場所清理整頓,成為國內首批通過檢查驗收的省市之一,深圳聯合產權交易所、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深圳排放權交易所、前海金融資產交易所、前海股權交易中心等8家交易場所全部通過。
  據市金融辦介紹,前海各類交易場所呈快速健康發展態勢,呈現出三大特征:一是總數增長較快,業務範圍廣泛,已涵蓋石油化工、農產品、文化產權、金融資產、稀貴金屬、電子商品、珠寶鑽石、酒類、航空航運、融資租賃等各個領域,涉及金融、生產、消費等大類;二是各類資本踴躍參與,大多依托實力雄厚、產業鏈資源豐富的大型企業集團或金融機構發起設立,在對接實體產業和終端消費群體方面的優勢明顯;三是開拓創新能力突出,部分要素交易平臺所開展的創新探索在全國具有示範引領效應。
  其中,首批入駐前海的深圳石油化工交易所成立於2012年8月,迅速吸引全國石化產業鏈上下游聚集,註冊會員企業已達400家左右,累計實現交易額3500多億元,產業集群已初具規模。未來該交易所將建設近35萬平方米的前海國際石油化工交易金融中心,並計劃與銀行合作,滿足會員企業對場外金融衍生品的需求。自2013年5月前海股權交易中心運營以來,目前掛牌企業達4204家,已成為國內最大的OTC(場外交易)市場。深圳農產品交易所則創新性地發佈“前海·中國農產品批發價格系列指數”,成為全國首個由企業發佈、覆蓋範圍最廣最全的價格指數系列。
  為避免良莠不齊準入門檻或提高
  據記者瞭解,為順應行業發展和企業訴求,市金融辦將探索創新要素交易平臺管理體制機制,擬適度放開監管限制。比如,在名稱上,允許擬設的交易場所名稱橫跨多個行業;經營範圍上,除須經國務院相關金融管理部門批准的經營業務外(如保險、信貸、黃金、股票、股權等金融產品),允許擬設的交易場所經營業務涵蓋其他金融資產及不同種類的普通商品;支持交易場所在遵守金融法規的前提下,開展跨境人民幣、資產證券化等業務創新探索,對創新項目實行備案制。
  但隨著要素平臺下放到各地審批後,各地都開始爭相搭建要素平臺,一擁而上是否會出現良莠不齊也被外界所關註。“前海方面將調整要素市場的管理辦法,對要素平臺的建立,採取更加審慎的態度。”前海管理局局長張備說。
  據知情人士透露,未來將出台的這一管理辦法,包括從業務相關性、行業排名、資產規模、盈利能力等方面提高主要股東量化指標,重點吸引大型央企、知名民企、金融機構及行業排名靠前的領軍型企業投資佈局,強化行業領軍效應;增加出資人在區域結構要求等,原則上要求發起股東應至少有一家深圳本地法人企業,以明確責任主體,督促規範經營等。
  “建立要素平臺比做一個製造業企業複雜得多,需要大量的現代生產性的知識、人才,市場培育過程會比較漫長。”曲建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由於要素平臺長期被歐美把持,而搭建要素平臺本身是一個價格制定機制、利益再分配過程,需要多方博弈。
  聲音
  先以免費服務 催生集聚效應
  作為首批入駐前海的要素平臺,前海股權交易中心是專為中小企業打造的新型市場化融資平臺。成立僅1年半,中心掛牌企業達4204家,已成為國內最大的OTC(場外交易)市場。但前海股權交易中心董事長胡繼之也坦言,互聯網時代,有效的商業模式要重新構建,專業人才也奇缺,而這也成為當前各類交易中心當下現狀的一個縮影。
  中心掛牌企業有望增至10萬家
  胡繼之表示,前海股權交易中心作為國內規模最大和最具影響力的區域性股權交易中心,其獨特優勢和創新之處就在於突破傳統交易所市場模式,形成了包括無需要行政審批、無強制性信息披露等“十無”運作模式,在場外市場中率先實現發展破題。“這一模式對資本市場意義重大,如果都能夠按此思路去做,就可以切實幫助中小企業實現更好發展,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也會強得多。”
  胡繼之說:“未來幾年,中心掛牌企業有望快速增至10萬家,海量企業將通過中心系統展示、有效改善企業外部發展環境。”
  記者註意到,在所有掛牌展示企業中,深圳市屬企業占多數,數量為2290家,約占總數的54.47%;廣東省其他地區企業713家,占比約為16.96%;廣東省外企業1201家,占比約為28.57%。也正因為掛牌展示的大多數企業都註冊在深圳,坊間對前海股權交易中心也有了質疑。
  “中心的第一步是能夠為企業提供實實在在的服務,可以先在深圳積累豐富的經驗,今後再為異地企業服務。”胡繼之透露,實際上異地企業對到前海掛牌也很積極。“很多地方的企業找我們多次了,但我不建議走得太快,因為這不是標準化市場,需要各方面共同配合一步步走穩。一下走得太快太多,專業隊伍跟不上,管理跟不上,反而會害了企業。”
  但胡繼之也坦言,中心的財務狀況仍然存在困難。“互聯網時代企業的財務價值和企業價值的分離非常明顯,中心前期投入非常大,必須先為大量企業用戶提供免費服務,才能逐步產生集聚效應,形成有效的商業模式。”胡繼之說,受嚴重的“交易所崇拜症”影響,各地都想辦法辦交易所,要企業和投資者轉向另外一個市場是非常難的。
  另一方面則是專業人才奇缺。“特別是在場外市場領域,專業型人才要對這個領域有獨特理解,並能對互聯網技術和場外市場專業技能進行融會貫通,還要準確把握市場需求,並賦予企業新的發展方向。”
  下轉AⅡ04版〉〉  (原標題:前海要素交易平臺增至15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g32igqnn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